杨斌:产业互联网架构浅析

时间:14-12-18 栏目:云计算 作者:爱说云网 评论:0 点击: 1,361 次

前言

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大到部门,小到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我们可以定义产业为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中,会涉及到某种产品(服务)的设计、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在计划经济年代,是通过计划的手段来协调各个环节的运行。举个例子,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电视机还是一种稀缺商品,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作为电视机厂只管生产出来就不愁销路,销售的指标是通过计划的手段进行调配。在那个年代,我们缺乏非常多的东西,那个时候的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而到了现在,电视机已经不是一个稀缺商品了,有非常多的厂家在提供非常多的产品选择。作为消费者已经不是在关注有与无的问题,而是在关注这个产品能否带来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消费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同样对我们的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考虑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提到了日程上。

在产业信息系统演变过程中,信息的流通最先是通过纸质报表的传递,然后是基于单个系统的控制信息传递,然后才进入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互联网的使用从最初的浅层次消费信息沟通,也逐步深入扩展到了各个产业环节的信息管理及应用。互联网也成为了未来产业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

在产业生态中,会产生海量的供应链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物流数据以及市场交易数据等,应用了互联网技术,这些数据就完成了数字化,变得可存储、可分析、可应用,我们可称之为产业大数据。产业大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会形成知识资产,可以形成大量的创新应用。例如,可用于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从管理中获取效益;或根据消费者偏好分析出新的产品方向,指导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也可用于实时检测产业各个环节的运行,为监管部门提供指导意见;也可为消费者提供推荐服务、实时反馈服务,甚至是定制服务等。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中,会涉及到某种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本文所提的产业是指围绕共同产品(服务),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利用互联网手段,将产业涉及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反馈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形成了产业大数据以及基于产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同时实现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等各个产业环节的便捷、实时的互动沟通,实现资源的调度分配,这将实现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自适应、自管理,以市场要素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这就形成了产业互联网。

我们定义产业互联网就是产业加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便捷方法,也是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产业互联网架构分析

20世纪20年代,国际劳工局最早对产业作了比较系统的划分,即把一个国家的所有产业分为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后来,许多国家在划分产业时都参照了国际劳工局的分类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

在中国,产业的划分是:

第一产业为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

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方面: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我们传统的产业融合了互联网后形成的产业互联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减少了传统产业各环节沟通成本,重新调配各环节的资源,使之可更快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新的产业。

产业互联网的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互联网架构

由图1可看出,产业互联网就是产业加互联网,可涵盖我们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未来出现的各种新兴产业也可用此体系架构进行划分。

产业互联网的研究思路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工具或技术,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前提。

要研究某个产业互联网,首先需要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宏观角度对这个产业的全产业链做顶层设计,分别从技术、法律、管理等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对该产业互联网形成支撑。一切最后都要回归到人身上,以是否能提升客户消费体验为检验该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其次要分析在此产业生态中,有哪些参与主体,它们的需求是什么,在此生态系统中它们能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贡献什么样的数据?要弄清楚每个参与主体的需求、角色及定位,如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产业生态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是用大数据实现了互联。

最后要设计形成数据共享体系,数据分析应用体系以及行为监督反馈体系。数据共享体系解决数据分发共享的问题。数据分析应用体系是利用大数据来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改造更新,寻找可实施落地的新的产业机会。而行为监督反馈体系是对本生态体系内的各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形成约束机制。

产业互联网未来展望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很多产业会逐步融合起来,围绕最终消费者的需求重新整合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资源,重新构建新的产业形态。

产业互联网构建了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引入了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形成了一个多向的沟通体系。这种应用会颠覆很多传统的做法,信息沟通的便捷和透明使得很多的传统商业模式要发生改变,企业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等都需要随之改变。

另外最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得小众的产品或服务也能获得自己的市场空间,未来会产生非常多的创业创新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当下,也在创造着我们的未来。

相关文章

大话白话云计算
views 3437
大话白话云计算   云计算是什么?IaaS、PasS、SaaS,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诸多名词术语和花样繁多的产品让人云里雾里的,整不明白。   其实可以类比一下。 PC时代好比农业社会:农户每家亲历亲为种地种田;而云计算时代则好比有分工明细的工业化社会,人类有了...
云计算让大数据概念越来越流行
views 1469
摘要: 日益增强的存储能力和日益下降的存储成本,以及不断改善的数据分析能力,共同促进了大数据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的应用。正如云计算等等已经为我们...... 关键词: 云计算大数据     日益增强的存储能力和日益下降的存储成本,以及不断改善的数据分析能力,共同促进了大数据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
工信部: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促中小企业信息化-搜狐财经...
views 1455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周一表示,今年将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朱宏任是在今日举行的2014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发布会作上述表示的。他还表示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健全和完善中...
2015年十大IT趋势: 云计算物联网占榜首...
views 1505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IT专家团队近日公布了2015年十大IT趋势预测,其中包括云计算无处不在、物联网、3D打印等等。 Gartner认为,这些策略性科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3年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它们的摘要: 1. 云计算无处不在 Gartner估计,随着智能手机技术...
IDC预测2015十大科技趋势:中国与亚马逊成主导...
views 1276
北京时间12月4日上午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天发布研究报告,对2015年的科技行业进行了展望,认为“第三平台”的创新速度将会加快。  IDC所谓的“第三平台”可以追溯回2007年,指的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的下一代软件。“第三平台”的增长也成为本次预测的主要着力点,但除此之...
云计算之分布式文件系统
views 1339
云计算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如Google的GFS)是整个云计算的基石,提供上层表格系统所需的可靠和高效的数据存储,假设是: l         容错与自动故障恢复是DNA 整个文件系统由许多廉价计算机组成,机器故障是常事而非例外,系统需要不停地进行自我检测和监控,发现故障机器并自动恢复; l     ...
云创存储荣获国家科技部2013年度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
views 1462
    2014年12月18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3年度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获奖名单公示的通知,根据《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评选方法》,云创存储顺利通过审核,凭借自身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对民营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13年度民营科技发展贡献企业奖”。      ...
日趋成熟的云IDE怎样改变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
views 1609
为什么开发人员愿意通过云环境交付所设计的软件,而在使用云IDE时却变得这么犹豫呢?对于许多设计员和程序员来说,在软件开发平台中应用云资源这种想法是非常奇怪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态度正慢慢地改变,从而,软件开发人员和编程人员的开发方式也有所改变。通过在本地设备上安装IDE,开发人员已经习惯了使用自身硬件...

声明: 本文由( 爱说云网 )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杨斌:产业互联网架构浅析

杨斌:产业互联网架构浅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读者排行